top of page

象徵時期

一、主張內容

李金髮引進法國詩人波特萊爾、魏爾蘭的象徵詩風,並且率先在作品上實踐象徵主義的藝術觀點和表現方法。
三十年代初期,由施蟄存、杜衡、戴望舒等人負責編輯(現代)月刊創立,提倡象徵主義詩歌,揭示純藝術的立場,成為當時文壇的清流。
施蟄存在(現代)月刊發表(有關本刊中的詩)一文中主張:(現代)中的詩是詩,而且是純然的現代的詩。它們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,用現代的辭藻排列成的現代詩形。(現代)中許多詩的作者要在他們的詩篇中採用一些比較生疏的字,或甚至是所謂文言文中的虛字,但他們不是有意地在宣揚骨董,對於這些字,他們沒有古的或文言的觀念。只要適宜表達一個意義,一種情緒,或甚至是完成一個音節,他們就採用了這些字。所以我們說他們是現代的詞藻。......(現代)中的詩,大半是沒有韻的,句子也很不整齊,但他們都有相當完美的肌理,它們是現代的詩形,是詩。

二、詩體特色

反對格律,注意詩自然的音節。
喜歡醞釀一種神祕、詭異的氣氛。

三、詩體缺失

語言生硬晦澀。

四、代表人物

李金髮、戴望舒、郭沫若、王獨清、穆木天、馮乃等等

Also Featured In

    Like what you read? Donate now and help me provide fresh news and analysis for my readers   

以 PayPal 捐款

© 2023 by "This Just In"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