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Modern Peotry
現代詩作者介紹與賞析

徐志摩(1897年1月15日-1931年11月19日),原名章垿,字槱森,後改字志摩,浙江海寧人,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,散文家,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。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,並曾留學英國。一生追求「愛」、「自由」與「美」(胡適語),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,亦斷送了他的一生。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,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

胡適[1](1891年12月17日-1962年2月24日),原名嗣穈,行名洪騂,字希彊,後改名適,字適之,筆名天風、藏暉、鐵兒等,安徽績溪上莊村人,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,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、中央研究院院長、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。胡適興趣廣泛,著述豐富,在文學、哲學、史學、考據學、教育學、倫理學、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。主張少談主義,主張先疑後信,主張科學佐證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

李金髮(1900年11月21日-1976年12月25日)原名李淑良,又名李權興,筆名金髮,中國第一位現代主義詩人、雕塑家、藝術教育家和中華民國外交官。

豐子愷(1898年11月9日-1975年9月15日),浙江省石門縣(今嘉興桐鄉市崇福鎮)人,散文家、畫家、文學家、美術與音樂教育家,原名潤,又名仁、仍,號子覬,後改為子愷,筆名TK。師從弘一法師(李叔同),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。

楊逵,本名楊貴,一九○五年生,一九八五年辭世,享年八十歲。原籍台南新化,青年以後,大多在中部地區從事社會文化活動,日治時期就讀台南二中(今台南一中),其後入日本大學夜間部文學藝能科肄業。楊逵個性堅毅,對當權者批判不遺餘力。 日治時期,楊逵一方面投入農民運動,一方面從事文學創作,戰前多以日文寫作,戰後則努力學習中文 ,並以中文寫作。 一九六一年之後,在台中縣市之交的大肚山上經營東海花園,耕讀營生。作品文類豐富,遍及小說、詩、散文、評論與戲劇,而以小說見長。代表作〈送報伕〉曾獲日本東京評論文學獎第二名,是台灣作家首度進軍日本文壇,戰後曾獲鹽份地帶文藝營頒贈文學特殊貢獻獎, 吳三連文藝獎文學特殊貢獻獎,以及台美文教基金會等多種獎項。

徐遲(1914年10月15日-1996年12月12日),中國現當代詩人、散文家、翻譯家、著名報告文學作家 。

戴望舒(1905年3月5日-1950年2月28日),浙江杭州人,中國近代詩人、翻譯家。筆名有戴夢鷗、江恩、艾昂甫等。